爱词网 爱词网

辘轳格

繁体轆轤格
  • 拼音lù lú gé
  • 注音ㄌㄨˋ ㄌㄨˊ ㄍㄜˊ

词语解释

⒈ 即辘轳韵。

引证解释

⒈ 即辘轳韵。参见“轆轤韵”。

元 李冶 《敬斋古今黈》卷八:“邻韵而协者,诗家閒用之,谓之轆轤格,又谓之出入格。或以为 宋 人始,非也。此自有诗以来有之,盖古人文体宽简,不专以声病为工拙也。”
清 赵翼 《瓯北诗话·白香山诗》:“古来诗未有以‘格’称者, 大歷 以后始有。‘齐梁格’、‘元和格’,则以诗之宗派而言;‘轆轤格’、‘进退格’,则律诗中又增限制。” 来源:爱词网(2Ci.net)

国语辞典

⒈ 一种律诗用韵的方法。律诗中第二、第四句如果用甲韵,则第六、第八两句须用与甲韵相通的乙韵。如先用七虞韵,则后可用六鱼韵。因其用韵双出双入,此起彼落,有似辘轳,故称为「辘轳格」。

相关组词

1.即辘轳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