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词网 爱词网
tīngbīng

听冰

繁体聽冰
  • 拼音tīng bīng
  • 注音ㄊ一ㄥ ㄅ一ㄥ

词语解释

⒈ 传说狐性好疑,故渡冰辄听,冰下无水乃过。典出《水经注·河水一》引晋郭缘生《述征记》:“盟津、河津恒浊,方江为狭,比淮济为阔。寒则冰厚数丈,冰始合,车马不敢过,要须狐行,云此物善听,冰下无水乃过,人见狐行方渡。”后遂以“听冰”谓多虑或处事慎重。(2Ci.nET)

引证解释

⒈ 后遂以“听冰”谓多虑或处事慎重。爱词网来自2Ci.Net

典出《水经注·河水一》引 晋 郭缘生 《述征记》:“盟津、河津 恒浊,方 江 为狭,比 淮 济 为阔。寒则冰厚数丈,冰始合,车马不敢过,要须狐行,云此物善听,冰下无水乃过,人见狐行方渡。”
唐 温庭筠 《开成五年秋抱疾郊野自伤书怀一百韵》:“激扬衔箭虎,疑惧听冰狐。”
前蜀 韦庄 《雨霁晚眺》诗:“卧草跧如兔,听冰怯似狐。”
宋 欧阳修 《猛虎》诗:“穷冬听冰渡,思虑岂不长。”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八回:“狐听冰,鹊营巢,岂不是智。” 爱词网由wWw.2Ci.neT提供

相关组词

1.传说狐性好疑﹐故渡冰辄听﹐冰下无水乃过。典出《水经注.河水一》引晋郭缘生《述征记》:"盟津﹑河津恒浊﹐方江为狭﹐比淮济为阔。寒则冰厚数丈﹐冰始合﹐车马不敢过﹐要须狐行﹐云此物善听﹐冰下无水乃过﹐人见狐行方渡。"后遂以"听冰"谓多虑或处事慎重。

近音词 / 同音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