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旧谓夷狄顺从教化而相安无事。
⒉ 谓女子出嫁。
⒈ 旧谓夷狄顺从教化而相安无事。
引 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“举八元,使布教于四方。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共、子孝、内平外成。”
杜预 注:“内,诸夏。外,夷狄。”
孔颖达 疏:“此五教可常行,又谓之五典也。诸夏夷狄皆从其教,是为内平外成。” 来源:爱词网(2ci.Net)
⒉ 谓女子出嫁。
引 汉 班固 《白虎通·嫁娶》:“妇人外成,以出适人为嫁。”
《晋书·刑法志》:“女人有三从之义,无自专之道,出适他族,还丧父母,降其服纪,所以明外成之节,异在室之恩。”
《诗·召南·采苹》“于以奠之,宗室牖下” 郑玄 笺“凡昏事于女礼,设几筵于户外,此其义也与” 唐 孔颖达 疏:“正祭在室,此所以不于室中者,以其凡昏事皆为於女行礼,设几筵於户外,取外成之义。今教成之祭,於户外设奠,此外成之义。”
《北史·氐传》:“礼,妇人外成,因夫而荣。”
清 俞樾 《春在堂随笔》卷九:“岂以外成忘一本,诸姑伯姊也关情。”
1.旧谓夷狄顺从教化而相安无事。 2.谓女子出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