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空虚浅薄;浮浅。
⒉ 虚浮,不笃实。
⒊ 形容光色清明。
⒈ 空虚浅薄;浮浅。
引 晋 袁宏 《后汉纪·光武帝纪五》:“叔 对曰:‘始得明公辟,且喜且惧。何者?喜於为明公所知,惧於虚薄不能宣益拾遗。’”
南朝 陈 徐陵 《为贞阳侯重答王太尉书》:“忽荷不世之恩,仍致非常之举,自惟虚薄,兢惧已深。”
《隋书·礼仪志一》:“顾惟虚薄,德化未畅,夙夜忧惧,不敢荒怠。”
清 纳兰性德 《渌水亭杂识》卷四:“诗乃心声,性情中事也。发乎情,止乎礼义,故谓之性。亦须有才,乃能挥拓;有学,乃不虚薄杜撰。” 由www.2CI.nET提供
⒉ 虚浮,不笃实。
引 晋 干宝 《晋纪总论》:“风俗淫僻,耻尚失所,学者以 庄 老 为宗而黜六经,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俭。”
《易·大畜》“刚健篤实” 唐 孔颖达 疏:“若无篤实,则虚薄也。”
明 方孝孺 《答王仲搢书》之五:“今世有贤者作,当以躬行为先,一反浇陋之习,以表正海内,庶几有所益,岂宜復增以浮辞而长其虚薄邪?”
⒊ 形容光色清明。 宋 姚宽 《西溪丛语》卷上:“《博雅》:瑟瑟,碧珠也。
引 《杜阳编》有瑟瑟幕,其色轻明虚薄,无与为比。” 来源:爱词网(2CI.Net)
⒈ 才力薄弱。
引 晋·潘岳〈在怀县作〉诗二首之二:「虚薄乏时用,位微名日卑。」 www.2CI.Net提供
1.空虚浅薄;浮浅。 2.虚浮﹐不笃实。 3.形容光色清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