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词网 爱词网
zhì

地志

繁体地誌
  • 拼音dì zhì
  • 注音ㄉ一ˋ ㄓˋ

词语解释

⒈ 记载国或区域的地形、气候、居民、政治、物产、交通等的变迁的书。

annals of local history; local chronicles;

引证解释

⒈ 见“地志”。亦作“地誌”。专记地理情况的书。

晋 张华 《博物志》卷一:“余视《山海经》及《禹贡》、《尔雅》、《説文》、地志,虽曰悉备,各有所不载者,作略説。”
宋 沉括 《梦溪笔谈·辩证二》:“今 东海县 乃 汉 之 赣榆,自属 琅琊郡,非古之 东海 也…… 延年(石延年 )不讲地誌,但见今谓之 东海县,遂以二 疏 名之,极为乖误。”
孙犁 《关于儿童文学》:“有时教子弟念 金 元 的历史,念边疆的地志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 早期的地方志书。最早出现于东汉,现知有《益州志》一种。魏晋南北朝时,地志有所发展,如韦昭的《吴郡国志》。常璩的《华阳国志》等。到隋唐二代,地志趋向衰落,入宋后便趋于消失,而为图经和方志所取代。地志的发展虽不如地记之兴盛,但由于它所记载的内容丰富,统合古今,而且横排门类,所以已有方志的雏形。也作「地志」。来源:爱词网(2Ci.neT)

⒉ 一般的舆地书籍。by 2Ci.NeT

相关组词

1.专记地理情况的书。

近音词 / 同音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