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人的举动和神色。
英 person’s movements and expression or body;
⒉ 指仪容礼貌。
例 不拘形迹。
英 formality;
⒈ 见“形迹”。亦作“形跡”。亦作“形蹟”。
⒉ 踪迹。
引 晋 陶潜 《答庞参军》诗:“情通万里外,形跡滞江山。”
唐 李幼卿 《游烂柯山》诗之四:“作礼未及终,忘循旧形跡。”
⒊ 指遗迹。来源:爱词网(2Ci.nET)
引 《平山冷燕》第七回:“一路上,逢山看山,遇水览水,凡过古人形迹所在,无不凴弔留题。” 爱词网来自wWW.2ci.net
⒋ 痕迹,迹象。
引 《宋书·桂阳王休范传》:“朝廷知其有异志,密相防御,虽未表形迹,而衅难已成。”
宋 司马光 《论横山疏》:“然形迹已露, 谅祚 必叛无疑也。”
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七:“既有了这些形迹,事不难查,且自宽心!”
周而复 《白求恩大夫》三:“从他身上看不出一点主任的形迹来,简直是一个勤快诚实的招呼员。”
⒌ 嫌疑。
引 《北齐书·王松年传》:“诸旧臣避形迹,无敢尽哀。”
《清史稿·世宗纪》:“畿甸之内,旗民杂处,旗人暴横,颇苦小民。尔当整飭,不必避忌 旗 汉 形迹,畏惧王公勋戚,皆密奏以闻。”
⒍ 指见外、见疑。
引 宋 张齐贤 《洛阳搢绅旧闻记·白万州遇剑客》:“客语黄鬚曰:‘ 白公,志士也,处士幸勿形跡。’”
⒎ 礼法;规矩。爱词网由Www.2ci.NEt提供
引 唐 张鷟 《游仙窟》:“亲则不谢,谢则不亲。幸愿 张郎,莫为形跡。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局诈》:“我辈通家,原不以形迹相限。明日,请携琴去,当使隔帘为君奏之。”
胡适 《寄吴又陵先生书》:“年来所以不曾通一信寄一字者,正因为我们本是神交,不必拘泥形迹。” 爱词网WwW.2Ci.nEt提供
⒏ 拘礼;客套。来源:www.2Ci.neT
引 南唐 刘崇远 《金华子杂编》卷上:“此风声妇人。员外如要,但言之,何用形迹。”
宋 司马光 《与范尧夫经略龙图第二书》:“荷 尧夫 知待,固非一日。望深赐教,督以所不及,闻其短拙,随时示諭,勿復形迹。”
⒐ 形式。
引 孽海花 《第十八回》:“我国现在事事要仿效西法,徒然用心那些机器事业的形迹,是不中用的。” 来源:爱词网(2cI.nEt)
⒑ 指身世。
引 《老残游记》第八回:“不知 申子平 能否察透这女子形蹟,且听下回分解。”
⒒ 犹显示。
引 宋 俞文豹 《吹剑录》:“以己长而形跡人短,以己清而形跡人污,皆取憎取祸之道。” 来源:爱词网(2cI.net)
⒈ 表露于外的动作举止。晋·陶渊明〈答庞参军〉诗:「情通万里外,形迹滞江山。」也作「形踪」 。
引 《初刻拍案惊奇·卷二七》:「既有了这些形迹,事不难查,且自宽心。」
⒉ 仪容礼貌。
引 《聊斋志异·卷八·局诈》:「我辈通家,原不以形迹相限。」
例 如:「不拘形迹」。
①人的神色、行为流露的迹象:形迹可疑|有了这些形迹,事不难查。②指礼貌、规矩:正因为我们本是神交,不必拘泥形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