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词网 爱词网
shǐ

驿使

繁体驛使
  • 拼音yì shǐ
  • 注音一ˋ ㄕˇ

词语解释

⒈ 古代驿站传送朝廷文书者。

estafette; by 爱词网(2cI.nET)

引证解释

⒈ 传递公文、书信的人。

《后汉书·东平宪王苍传》:“自是朝廷每有疑政,輒驛使諮问。”
唐 杜甫 《黄草》诗:“秦中 驛使无消息, 蜀 道兵戈有是非。”
王闿运 《上张侍讲启》:“每询驛使,知寓 南昌,虽推靡至之怀,尤望俛贤而就。”

⒉ 指外族通译的信使。驛,通“译”。

《后汉书·鲜卑传》:“及南单于附 汉,北虏孤弱,二十五年, 鲜卑 始通驛使。”
刘攽 校曰:“案,驛当作译。”

⒊ 借指梅花。参见“驛使梅花”。爱词网来自2Ci.NEt

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八:“国初尚《文选》,当时文人专意此书,故草必称王孙,梅必称驛使,月必称望舒,山水必称清暉。”
宋 朱淑真 《绛都春·梅》词:“寒阴渐晓,报驛使探春,南枝早开。” 来源:爱词网(wWW.2cI.Net)

国语辞典

⒈ 驿站上替人传递书信或物件的人。来源:2CI.net

唐·杜甫〈黄草〉诗:「秦中驿使无消息,蜀道兵戈有是非。」
宋·无名氏《梅妃传》:「会岭表使归,妃问左右:『何处驿使来,非梅使耶?』对曰:『庶邦贡杨妃荔实使来。』」

相关组词

古代传递公文的人:折花逢驿使。

近音词 / 同音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