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词网 爱词网
zhǔwěi

麈尾

  • 拼音zhǔ wěi
  • 注音ㄓㄨˇ ㄨㄟˇ

词语解释

⒈ 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、掸尘的一种工具。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,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,类似马尾松。因古代传说麈迁徙时,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,故称。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,相沿成习,为名流雅器,不谈时,亦常执在手。

引证解释

⒈ 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、掸尘的一种工具。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,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,类似马尾松。因古代传说麈迁徙时,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,故称。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,相沿成习,为名流雅器,不谈时,亦常执在手。

晋 陶潜 《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》:“亮 以麈尾掩口而笑。”
唐 白居易 《斋居偶作》诗:“老翁持麈尾,坐拂半张牀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一〇九回:“只见 妙玉 头带妙常冠……腰下繫一条淡墨画的白綾裙,手执麈尾念珠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 以麈的尾毛做成的拂尘,可用来驱赶蚊蝇。来源:爱词网(www.2ci.Net)

《晋书·卷四三·王戎传》:「每捉玉柄麈尾,与手同色。」
《三国演义·第九五回》:「左有一童子,手捧宝剑;右有一童子,手执麈尾。」

相关组词

1.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﹑掸尘的一种工具。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,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,类似马尾松。因古代传说麈迁徙时,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,故称。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,相沿成习,为名流雅器,不谈时,亦常执在手。

近音词 / 同音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