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干犯名教和道义。
引 清 李渔 《奈何天·调美》:“谁想不前不后,刚刚是太老爷的同年。我家相公竟是他的年姪。这样干名犯义的事,如何做得!”
⒈ 违背世俗礼教,冒犯公义。
引 清·顾炎武《日知录·卷一三·清议》:「凡十恶、奸盗诈伪、干名犯义,有伤风俗及犯赃至徒者,书其名于申明亭,以示惩戒。」
干犯名教和道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