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蹮蹮”。
⒉ 舞貌。
⒊ 犹蹒跚。
⒋ 相得貌。(Www.2ci.NeT)
⒈ 亦作“蹮蹮”。
⒉ 舞貌。
引 晋 左思 《蜀都赋》:“紆长袖而屡舞,翩躚躚以裔裔。”
一本作“僊僊”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酒诫》:“於是口涌鼻溢,濡首及乱;屡儛蹮蹮,舍其坐迁;载号载呶,如沸如羹。”
宋 叶适 《哭郑文》诗之三:“后生无復见,媚学谩蹮蹮。”
清 钮琇 《觚賸续编·狨》:“白昼大都,聚人索钱,操刀学割,屡舞躚躚。” 来源:爱词网(2Ci.net)
⒊ 犹蹒跚。
引 宋 王令 《谢客》诗之二:“蹮蹮出何为?奄奄归就卧。不知身所谋,徒与俗相和。”
⒋ 相得貌。一本作“躚躚”。来源:爱词网(WWW.2cI.NeT)
引 唐 柳宗元 《问答》:“尧 舜 之修兮, 禹 益 之忧兮,能者任而愚者休兮。蹮蹮蓬藋,乐吾囚兮。”
韩醇 注:“蹮蹮,相得貌。”
⒈ 舞动的美妙姿态。
引 《文选·左思·蜀都赋》:「纡长袖而屡舞,翩跹跹以裔裔。」
1.亦作"蹮蹮"。 2.舞貌。 3.犹蹒跚。 4.相得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