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词网 爱词网
guǎn

馆阁体

繁体館閣體
  • 拼音guǎn gé tǐ
  • 注音ㄍㄨㄢˇ ㄍㄜˊ ㄊ一ˇ

词语解释

⒈ 文体名。馆阁文章,力求典雅庄重,故称。参见“馆阁气”。书体名。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。

引证解释

⒈ 文体名。馆阁文章,力求典雅庄重,故称。参见“馆阁气”。

⒉ 书体名。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。 明 清 科举取士要求字体乌黑、方正、光洁、大小一律。 明 代叫“臺阁体”; 清 时则称“馆阁体”。馆阁及翰林院中的官员,均擅写这种字体。后亦以“馆阁体”称写得拘谨刻板的字。

国语辞典

⒈ 旧时翰林应诏撰写文章,讲究堂皇典重,称为「馆阁体」。

⒉ 一种书体。馆阁书写文字要求端楷方正,后来称这种字体为「馆阁体」。明、清时代,士子应试时皆要求以此种字体书写。来源:爱词网(wwW.2cI.net)

相关组词

①文体名。指流行于馆阁中的力求典雅庄重的文体。馆阁,指掌管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的官署,始于宋代;明、清两代翰林院亦称馆阁。②书体名。指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,虽方正光洁但拘谨刻板。是明、清科举取士书体僵化的产物。明代称“台阁体”,清代改称“馆阁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