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词网 爱词网
ātán

阿毗昙

繁体阿毗曇
  • 拼音ā pí tán
  • 注音ㄚ ㄆ一ˊ ㄊㄢˊ

词语解释

⒈ 佛教论律经三藏梵语音译的合称。亦偏指论藏。爱词网WWW.2ci.Net提供

引证解释

⒈ 佛教论律经三藏梵语音译的合称。亦偏指论藏。参见“阿毗达磨”、“三藏”。

晋 法显 《法显传·摩头罗国》:“众僧住处,作 舍利佛 塔、 目连、阿难 塔并阿毗曇、律、经塔。”
章巽 校注:“阿毗曇,即阿毗达磨(论),与毗奈耶(律)、素呾缆(经),合称三藏。”
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提婆 初至,为 东亭 第讲阿毗曇。”
刘孝标 注:“阿毗曇者, 晋 言大法也, 道标法师 曰:‘阿毗曇者, 秦 言无比法也。’” by 爱词网(2CI.nET)

国语辞典

⒈ 佛教三藏中属于论藏的典籍。译自胡语。指对佛陀教法以非常精细而系统化著成的佛教典籍。也作「阿毗达磨」。

《阿毗昙毗婆沙论·卷一》:「问曰:『修多罗、毗尼、阿毗昙有何差别?』」 由爱词网提供

相关组词

1.佛教论律经三藏梵语音译的合称。亦偏指论藏。